查看原文
其他

“你生病是因为吃不了苦!”

你们的菠萝包 双相躁郁世界 2022-11-12

正文开始之前......请“设为星标”防止失联~







前 言



Hi~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菠萝包。算上之前的大爱无疆,这是我的第23篇日记。


在下混迹在各种双相患者和陪护者群里,也算看过不少发言,其中我一直觉得有一个论调很奇怪——“你得躁郁症就是因为吃的苦太少了/抗压能力太差了/过得太顺了/年轻人受不了挫折”——而且相信这种话的人还不少。


我有时把日记写得太通俗欢乐,也有人来跟我这么说,我觉得真是太好笑了。你这让命运之神太为难了——又要不遭罪,又怕不遭罪,你们这些凡人真是难伺候极了。



作者、视频制作|菠萝包  
编辑|Emile  排版|酒吞童女

根据各种社群里的发言,我尝试着揣测了一下为什么会有人这样想,于是就有了这期视频——我猜的不一定对,这个得说清楚。有一些文字补充放在这里(视频末尾也有),也好表明我不是瞎说。






卡戴珊跟我们

有什么关系呢




信息爆炸的年代,卡戴珊这样的全球知名网红大户能够通过社交媒体直接给我们小老百姓——尤其是对正在长见识的青少年——带来焦虑和自卑,而这种焦虑和迷惘有时却难以获得非互联网原住民(比如爸爸妈妈们)的理解。没有进入大社交媒体时代的时候,人们只要在现实中的圈子里过的得不算差,就还挺满意的了,哪怕要拿一些知名的先进人物当做标杆榜样,其实也不怎么生动。


讲真,现在的年轻人早早就知道“不吃苦”的人生是什么样了。


不管是在微博、抖音、小红书、B站,还是Instagram、Twitter、Youtube上,人生赢家都是一茬又一茬数都数不过来。含着金钥匙出生,学历常春藤起步,十指不沾阳春水,日常就是时装游艇下午茶——人家这才叫没吃过苦。



当然了,当代上流人士所推崇的已经不是十九世纪那种不用工作的生活方式了,得有自己的事业才能称之为人生赢家。像全球知名网红大户卡戴珊家族里最年轻的Kylie Jenner,人长得漂亮、引领潮流,而且几个月前都还是福布斯榜上的“最年轻白手起家亿万富翁”(如果她也能算白手起家的话)。不过,她刚刚因为财务造假而跌出了这个身价10亿起步的榜单,毕竟据估算她现在只有9亿美金的身价了。


她的生日只比我早一个星期而已,而我过得还不如他们家的一条狗。



优秀的人有太多的方式去展露他们的光芒了。名校的学霸、美貌的模特、年少有为的企业家、创意满满的短视频艺术家、甚至敬业进取的基层员工,他们到处都是。到任何一个平台上,你都能轻易找到一大堆活得比我精彩一百倍、努力一万倍的牛逼人物。


我天资也就这样我家庭背景也就这样就算我努力到精神崩溃,我也还是这副德行。


你说我没吃过苦?普通人家出身、体重二百斤、成绩吊车尾、工作一百年都买不起一套房——我跟那些大佬比起来,真的活得辛苦极了。





推测别人的意图

只是为了出气




推测对方的思路其实只能是一种快速反击的方式,别人不一定就真的是这样想的。冲突过后,更重要的还是需要理性沟通。


在我推测的思路中,长辈倾向于归因于情境而非个性——好的一面在于,他们是爱孩子、没有轻视孩子的,他们不认为孩子“败絮其内”。如果孩子出了问题,那是因为外部的条件不够完美。


但是外部条件的不完美,通常并不是因为挫折不足,相反,更有可能是保护和体谅不足。这个思路中长辈会倾向于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归因,不愿意承认在教育和保护上可能有所失误。如果有陌生人这样说,要么他可能受到过挫折并且试图炫耀自己的坚强,要么他可能真就是……嫉妒别人活得太顺利吧。


归因谬误有很多种,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样说的理由还有很多种可能。





你吃过苦

关我何事




通常这样说的人一定会举出例子来,要么是“我当年过得比你苦”,要么是“你看看别人比你惨”,横竖就是“怎么只有你这个样子?”


我很认真地想了一下,为什么会有人用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这个观点呢?最后觉得可能可以用原型的视角来进行解释。


为了理解世间万物,我们会在脑海里提炼某一类事物、人物、事件的共同特征,形成概念 (concept)。拥有某一类别事物所有特征的心理意象我们称之为原型(prototype),越接近原型的事物,我们就越倾向于认为它符合概念。我们遇到新事物时,我们会拿它跟我们脑海里的各种原型比对,以确定它属于什么概念、它跟原型之间有什么偏差,然后选择拓宽概念来容纳它,或者划为异己、拒绝接受。


举个例子,大多数人对“水果”这个概念的原型都是苹果。那么当我们看到一个梨子,它圆圆的,有皮有肉有果核、咬下去有甜甜的水——跟苹果特别像,我们能够很容易地接受它是一个“水果”。但是你要是看到一个释迦,长得不怎么圆、没法削皮、一口咬下去也没有甜甜的水,提起”水果“不一定能想的到它。


Ps.香蕉是一个例外,虽然它跟苹果不怎么像,但是它和苹果一样,可能是一个人孩提时代最早认识的水果,所以也容易跟这个概念联系起来。



对于抽象的事情我们也有这么一套。比如说对大多数人来说,“爱”的原型是“母爱”——自然而然、极尽包容、愿意牺牲、无条件支持、不计回报的感情。在谈恋爱的时候,人们也会拿理想母爱去衡量,越是包容牺牲付出,就认为伴侣越爱自己。而puppy love(早恋)就不那么像“爱”了,有些人知道朱丽叶只有十四岁的时候,立刻就觉得她和罗密欧之间算不上爱了。


在我所推测的思路里,概念是“(应有的)人生”,长辈采取的原型是他们最了解的、自己年轻时的人生。当长辈无法理解患病的人生时,他们就需要拿去跟自己的原型对比,看看怎么接受这个事实。



自己的人生怎么看怎么苦,倒是给孩子搭建的人生怎么看怎么好,那这区别不就在于生病了和没吃过苦么?连因果都有了。


不管怎么说,都希望大家能跟陪护者多多沟通,love & peace!



↓↓点击标题可跳转观看视频↓↓ “你,是,废,物!” 



请“设为星标”防止失联~


点击阅读原文推荐书籍哦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